800小说网 > botianya文集 > 风萧萧兮淮水寒一

风萧萧兮淮水寒一

800小说网 www.800xs.so,最快更新botianya文集 !

    前言

    2006年11月,我受某基金会委托到其资助地河南淮滨看望受资助的孩子,也就是做监察,我的身份就是基金会监察员,监察期间遇到了许多的人和事情,很想写下来,与大家分享。

    一 出发,在秋雨如丝的凌晨

    2006年11月25日凌晨,我开始了淮滨监察任务。

    天一直在下雨,淅淅沥沥的,虽然不大,但是已经深秋,所以仍然能感到扑身而来的一丝丝寒意。

    于是,在我出发的那个渐明还暗的凌晨,送我的同学说了这样一句话:“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听到之后,我大笑:“别搞这么隆重,不就是下点小雨嘛!”

    然而,虽然笑着,心里却依然涌出一种莫名的感伤,难道这次监察会不顺利?我在心里问自己,不过,我没有对我同学说,因为,也许,他会阻止我,而我不想改变既定的行程,即使老天一直在下雨。

    二 初见淮河

    还好,一路顺利,当天的中午时分,在淮滨车站,我见到了当地的协调员林老师。

    林老师喊来了瓦门小学的孙校长,下午,我们就打车去了瓦门村。

    在过一座大桥的时候,林老师让车停在了桥上。

    “小李啊,这就是淮河了。”林老师隔着车窗指向那条风雨中显得有点萧瑟的河流说。

    是吗,这就是淮河,筑就了淮河平原的淮河,养育了这里的人民的淮河?

    我摇了摇头。

    在我的记忆中,淮河是一个伟大的存在,应该有汹涌的流水、如梭的舟船、成群的水鸟,然而,这里,分明就是

    是了,是“风萧萧兮淮水寒”!

    真的被我同学言中了,我又摇了摇头。

    “下车看看?”孙校长说。

    “不用了,监察要紧!”我似乎听见了一声深深的叹气,是我自己发出的。

    车到了离村口很远的路口就不走了,因为前面的路只能用双腿才能走的过去。下车来,我使劲的搓了几下有点冰冷的双手。

    三 风雨如晦

    在我准备出发做监察的时候,我的脑海里不时会显现这样的情景:我到的每一个地方,都围满了可爱的孩子,他们可以叫我叔叔,当然也可以叫我哥哥,这个我不介意,他们会让我看成绩单、会和我一起歌唱、会认真的问我一些问题

    在进村的时候,我又想到了这些,所以,我觉得当时我的脸上应该是带着笑容的。

    然而,一段不远的路,由于泥泞,走了很长的时间,而这样的路,和我记忆中儿时家乡的路是那么地相似。不过,家乡的路早已经告别了泥泞,而这里,也许在很久的可以预计的将来,都会是这样的一种情况。

    在风雨中,随行的孙校长给我指了一下前边的一片房子——一片低矮的、土制的、在风雨中摇摇欲坠的房子——说那就是我将要到达的目的地。

    “应该是的,”我笑了笑,在心里想“如果这样的处境也不是受支助的对象,那这个地方的贫困将会是多么的可怕。”其实等我真切的走进这个村子我才发现我的话是多么的具有预见性。

    淮滨县张庄乡瓦门村位于淮滨县城西南大约十公里处,北临淮河,地势为垄岗和低洼地,属于淮河行洪区,土地贫瘠,人均耕地为不到1。5亩,收成很少,若遇淮河发水,则会颗粒无收。

    由于这里是淮河的行洪区,以及地形多为低洼地,故而村民就依地势建起了大大小小的土台子,然后在上面建起房子,故而从远处看去就如一个个孤零零的耸立在广袤大地上的一座座迷你型的城堡,只是与传说中的城堡相比,这里的就显得是那么地矮小、破旧以及弱不禁风。

    但是就是这样的一个村子,全村读小学的二百六十八个孩子当中也只有十八个孩子受到我们基金会的资助,这个比例几乎百分之七的比例很是令我吃惊,当然,我不是在说我们基金会,毕竟我们能力有限,我只是惊讶于他们那里的状况而已。

    就在那个风雨交加的秋日,我开始了我的监察,在进入村庄的时候,有一个词语很清晰的出现在我的脑海里:“风雨如晦”而在我做监察的那五天时间里,这一个词就这样一次又一次地在我的脑海浮现。

    四 一个词:“解放前”

    你也许会惊讶于我写的这个有点耸人听闻的小标题,那么就请看下面的这则真实的故事。

    一个业已年迈的父亲,一个孩子,一个患有精神病的母亲,这将是一个怎样的家庭?

    我不知道,或者说在我真实地见到张**(真的不想写这个孩子的名字)一家之前,我不愿意相信孙校长说的关于这家的一个形容词“解放前”

    然而,事实确实如此,除了“解放前”我没有想到更合适的词语来描述这个家庭。张**的的父亲在人到中年的时候遇到了患有精神病在大街上乱跑的张的母亲,于是就把她领回了家组成了一个另类的家庭,之后又有了张**,幸运的是她是一个聪明的女孩,学习用功、刻苦,成绩也相当的优秀。然而,现实的情况是,现年年仅十二岁的张**的父亲已经是六十岁的高龄,同时母亲整天卧病在床,住房是空荡但又矮小、破旧的两小间土房。

    这种情景,不是“解放前”又是什么?

    可是既然是“解放前”又为什么现在仍然存在?

    我没有答案.

    你有吗?请告诉我。

    五 一句话,我眼泪悄悄落下

    这应该是十一月二十六日那天的事情了,不知道为什么,我不习惯在这里说出我遇到的每一个孩子的名字,所以大多时候,我会以讲故事的方式来记述我监察中遇到的事情。

    天依然下着绵绵秋雨,凉气又增了许多,于是我又加了件外套在身上,不过依然无法抵御深深的秋凉。

    依然是瓦门村,我一直纳闷为什么这里的村民住的这么分散。在我的家乡,总是一大村的人集中地住在一个地方,而四周是属于这个村子的土地。而在瓦门,总是一两家或者三五家住在一个地方,全村不多的人家分散地居住在方圆十平方公里的范围内,这种情况,使得监察任务在无形中增加了许多。

    幸好,我对这种情况有了充足的心理准备,于是虽然很累,也倒没有什么。

    不过,在一个孩子的家里,我遇到了一个这样真实的父亲,他的真实令我落泪。

    依然是两间低矮的土房,依然是阴暗的屋内,依然被很热情的让到了家里最好的凳子上坐,这没有什么特别的,因为对他们来说,我就等同于希望,或者更直白的说等同于每年的三百一十元钱。然而,孩子家长接下来说了这样一句话:

    “听说,在你们那里,每家都能够有三间红砖瓦房,这是不是真的?”

    听到这句话的瞬间,我的大脑几乎是一片真空,我不知道应该怎样去回答,难道我应该嘲笑这位大伯的无知,或者我应该向他吹嘘说我家的不是红砖瓦房,而是宽敞的大院、漂亮的楼房?我不知道应该怎样回答,于是我落泪了,因为我的嘴拙,更为那位真实的老伯。

    现在想想,如果再回到那时,我会对老伯说:“是的,我们那确实每家都有三间红砖瓦房,不过,只要咱们愿意,只要咱们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来改变我们现在的状态,我们也会住上红砖瓦房,并且我们还能住上小楼。”同时,我会对孩子们说:“现在咱们住的是父母建造的土房,经过努力,我们将来可以让我们的父母住上红砖瓦房甚至更好。”

    还有更好的语言吗?请留在下面,我相信我会回去看他们的,到时候捎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