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小说网 > 薄云残雪文集 > 三十六年的守候

三十六年的守候

800小说网 www.800xs.so,最快更新薄云残雪文集 !

    为了一份出自心底的许诺,他无怨无悔地守候了三十六年。

    陈健,一个普普通通的名字;金训华,一个曾经享誉全国的英雄。当英雄的名字渐渐在人们心中淡去的时候,那个普普通通的名字却成了2005“感动中国”响当当的人物。

    1969年5月25日,19岁的陈健和比他大两岁的金训华等一行38人一起踏上了开往东北的火车,他们的目的地是黑龙江省北部边境的逊克县双河大队。

    8月15日,就在这批上海知青到达逊克的77天,由于连降暴雨,逊别拉河猛涨。为了抢救战备物资,陈健的战友金训华被肆虐的洪水卷走。

    战友牺牲了,陈健决定永远留在逊别拉河畔,他要为战友金训华烈士守墓。

    1978年的知青大返城,丝毫没有动摇陈健的心;即使妻子抛下他一个人走了,他也理解,毕竟那种艰苦的日子不是常人所能承受得了的。他放弃了多次回城的机会,就是为了实现他当初的许下的诺言。三十多年间,他过得一贫如洗,可烈士的墓碑却始终以崭新面貌俯视着逊别拉河。

    一诺千金——古人给我们留下的这四个沉甸甸的字在物欲横流今天看来不是千金而是一文不值了。因此,陈健的这份许诺尤其显得可贵,这份可贵还不在承诺本身,而在他为这份承诺坚守了三十六年。

    是啊,一个下乡知青,放弃城市安定的生活,一个人过着贫穷落后的日子,为了一份没人知晓的诺言,该需要多大的定力啊!或许,有人会说,陈健并没有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伟业来啊!是的,陈健只是一个普通人,普通到看上去连个普通人也不如,可当我守着电视看着一脸沧桑的他平静地说着心里话的时候,我落泪了。因为从这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人身上,我看到了中华民族传统的东西。当然我并不是说那些“士为知己者死”之类的话,而是从他身上看到了一个鲜活的灵魂。有谁愿意付出一生的代价守护一个早已灰飞烟灭的人?他这样做值得吗?

    这是两个无法说清的问号,因为我们无法衡量它的分量有多重。说它值,可能价值连城;说它不值,可能的确不名一文。金训华未必知道他的战友还在一直陪伴着他,三十六年来,也很少有人知道金训华的墓旁一直有这样一个人在守候着。但三十六年后的今天,当陈健的后妻患了尿毒症不得不南下治病的时候,人们才记起还有这么一个人。特别是当年的返城知青被这位战友感动了,他们纷纷为陈健捐款。一位公司的经理一下子拿出了为陈健妻子治病的全部费用。一句话,让我热泪盈眶:“我也曾经下过乡,当过知青啊!”

    也许真的什么都不用说了。那位好心的公司经理肯定不会想到要陈健回报他什么,可陈健想到过要金训华回报他什么了吗?同是知青,一个仅仅二十一岁的年轻生命瞬间消失了。陈健懂得,没有什么比生命更宝贵的;那位公司经理知道,没有什么比陈健的这份执著更让人敬佩的了。或许经济时代我们更看重金钱,但再多的金钱也是有价值的,而生命无价,那份执著的守候无价。甚至,生命的付出在霎那间就可实现;而陈健却为了心中的许诺守候了三十六年。如果妻子身体好的话,他还会继续守候下去。这需要多大的耐心啊!

    我不能说现在的人心都是浮躁的,但还有几人愿意为一份微不足道的承诺付出几乎一生的代价?许诺的时候容易,做起来可就难了;短时间内遵守诺言容易,要用三十六年来遵守可就难了;有人监督的时候容易,全凭自我的时候就难了。可是,面对外界众多的诱惑,陈健默默地做了三十六年。如果说金训华把它年轻的生命献给了国家,那么陈健同样把他的青春献给了自己的祖国。我相信这肯定不是天底下最难做的事,但可能会是天底下最难做到的事。一个普通人之所以感动着我,就是因为这件看似极其普通的事有着极不普通的内涵。

    现在,我们已经很少再用榜样这个词了,有的只是偶像。而大多数人心中的偶像不是一夜蹿红就是一夜暴富的那些人。我从来也不否认这类人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但很少让我们感动过。过去,我自己也认为感动往往是霎那间发生的事,而陈健给我的感动却持续了三十六年。不,是他用三十六年的时间给了我霎那间的感动,然后这种感动扩散开来,让我的思绪从外在层面向心理内核延伸,让我从内心深处感受到人性的闪光之处。

    现在,当我坐在这里敲着这些文字的时候,内心的感觉可以用五味杂陈来表示。我知道陈健还不是司马迁笔下的那些游侠和死士,但我有一种无妄之想,如果司马迁再生,并且还会为现在书写一笔的话,陈健这个最普通不过的名字也会让他感动,他还会以这些普通人构成华美的篇章,就像他在为屈原作传的时候那样注入浓重的感情。因为那些心灵深处的东西,不是肤浅的文字所能表达出来的啊!

    我当然也知道这一年,甚至任何一个时刻都会有许许多多感动我们的人或事,但有人拿出三十六年一生最宝贵的时间让我们感动的人并不多。三十六,看上去只是一个简单的数字,它却预示着人的一生的走向,甚至说拿出了一生的时间也不过分。我当然还知道,陈健这么做并不是要想感动谁,没有哪个人愿意拿出半生的时间就是为了让人感动。他也决不仅仅是为了一份承诺,一份只有自己知道的承诺。在他的心里,他的战友是为国家的财产牺牲的,那他就是国家的人。他不想让自己的战友孤寂地一个人守在那片他那么热爱的土地。他要陪他唠唠嗑,让这个大城市来的娃子永远感受着战友的特殊情谊,让他知道他的死是值得的。

    三十年前,金训华曾经感动过那一代人;三十年后的今天,金训华的战友让我再次涌起感动的波澜。陈健是在用他的行动延续着金训华的精神,在他心里,人总是要死去的,而人的精神可以万古长存。

    因为陈健,金训华坟前那块石碑成为我心中的丰碑。即便陈健老了,无力再守候了,也还是会有人守候下去;即使某一天那块石碑不在了,那块精神的丰碑还在。司马迁说了: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我并非要让所有人都要站出来比一比,而是为这历史长河中的这三十六年做个深情的呼唤:人活着,不在于伟大或渺小,而在于是否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