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小说网 > 渤海边文集 > 换个活法

换个活法

800小说网 www.800xs.so,最快更新渤海边文集 !

    (一)

    放寒假了,终于可以睡个懒觉了,睡梦中听到爱人起来给上高三的儿子(节假日不休息)做好了早餐,门响后(儿子上学去了),爱人又和衣钻进了被窝。朦胧中又是一声门响,身边已空空如也。模糊的意识告诉我爱人是加班去了,翻个身舒舒服服晒着太阳安然睡去。

    快11点时醒来,摸起枕边的小灵通娇嗔地给爱人电话,问他此时在哪里?要他赶紧回来给儿子做午饭。他很是惊讶地说在办公室上班呢,怎么能回家做饭啊?我说今天不是周六吗,你上什么班?他哈哈笑着说今天是周三,老婆。

    我一骨碌儿爬起来,人家上班咱不好意思再懒被窝了。匆匆洗漱完毕,把米淘洗下锅,用清水泡上了白菜。冲杯茶,坐下来,打开了电脑,习惯性地遛网,对博客中来访的朋友一一回访。然后在献平的散文原生态园里逗留片刻,安抚一下他的有一些忧伤:痛的刻骨铭心,言说的是曾经的美好!有份心痛珍藏在生命里,那也是一笔财富,不是么?

    想起昨天读他的低语的风暴,告诉他“三个人”的故事,使我热泪盈眶。戈壁大漠见证了人类生命的伟大、生命的永恒、生命的美好!继而读他的诗歌五首,没读懂,就去欣赏张立勤的书法,一直追到她的新浪博客里,想到他那么欣赏她,想必她是个很优秀的作家了,做了好友链接,便于以后去学习。

    这时高压锅已嗤嗤地响了,起身把火调小些,把白菜捞出来控水。就去了鲁迅故乡纯正杂文——白阳先生的家园里。我点开的却是他的散文专栏,读不朽的,我留言:先生的文字有导读和指点迷津的作用!读月亮岛之夜,我说:偏爱先生的散文,不仅仅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语言尤其独特,如“生硬地在碧绿的水面打起一片陌生的水花”然后告诉先生,我的性情本是刚正,因此崇尚鲁迅的精神,尤其欣赏其杂文的犀利与入木三分。也许是碰壁碰怕了,或是胳膊拧不过大腿,渺小的我,现在性情柔顺了起来,或说是想轻松地多活几日,少了愤世嫉俗的情绪,躲在大墙里看那些风景美文了。

    感觉饭的火候已到,就立马关闭了高压锅的火,匆忙炒好醋熘白菜。儿子还没放学,就抓紧时间回到自己的博客里,看到了白阳先生的留言:我发现你行文太匆忙。可能是出于某种压力,或许是个性使然。但,我总以为,文学应该少些功利,多些个性化的东西。无论于怎样的写作环境下,都应该努力去守住一方净土,护住一泓止水。不知你是否喜欢周作人先生的东西?在走近迟子建(1)一文后面,告诫我,还是用真心写自己的东西好。

    我惊诧于白阳先生的洞察力,点中了我的“要害”与“软肋”重压之下,我像是鲁迅笔下的迫害狂了,时时躲避着什么,总放不开自己的心境。个性,在异乡的漂泊中,生存的艰难与世俗的磨蚀下,失却了棱角,骨子里中庸及懦弱的东西就显现出来了。现在发现失去了锐利,像出壳的海贝之类,更容易被伤害,一时又坚硬不起来,处于困惑、无奈、又缺乏自救与自我保护的状态。

    先生没有qq,在博客的留言栏里交流受到局限,我有是有qq的,因为没有聊天的对象,上机时总是挂着它,居然也挂出了三弯月牙,看来离一轮太阳出现的时日近了。我又说,下午就去书店买一本周作人先生的文集,既然您提到他,我想对我的写作是有益的。我今天正式放寒假了,白天按时给孩子做饭外,就是读书了,没有任何的外事活动。也能及时上网看到您的文章及指点,这是老天对我的厚爱吧,在这个暖冬认识了您。

    (二)

    午饭后,儿子用电脑听外语,我给他削个苹果,就去睡午觉了。往常节假日里,儿子上学后,我就遛网或写东西。今天,我却想这个长假(约40天)怎样度过才更有利于身心健康呢?清泉问我今天东北冷不冷,我回答说不知道,因为我没下楼,他打趣说你真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啊!以往的节假日我都连楼都不下的,邻居感觉我失去了踪影。

    我意识到,如果这个假期还是躺在家里读书、写文章、上网,怕是身体吃不消的,必须改变这种生存状态,换个活法。有朋友约我去大都市旅行,感受祖国的历史文化,回来后多写点好文章。但想到高考在即的儿子,平时劳碌的爱人,还是有点心不忍自己出去旅游。

    爱人打趣我是个享受不了悠闲生活的人。是啊,几十年来,哪个假期也没有这么清闲过。以往的假期不是千里迢迢地回家探亲,就是进修听课,直至研究生毕业,晋升完了高级职称。该休息一下疲惫的身心了,我却又“痴迷”上了写作,比那些备考的学子还勤奋,又苦于自己写不出惊天地泣鬼神的文字来,那份焦虑、那份煎熬、那份执着,折腾得全家不得安宁。

    总感觉还是读书少,没有把握住写作的要领。于是新年就订阅了六百多元的杂志,购回千元的书籍,还是像女人的衣服永远少一件那样,总是缺少关键的那一本。比如周作人的文集,多次拿起来,摸摸羞涩的腰包,又放下,至今没有买回来。爱人已经多次对我入不衍出的情形提出严正地抗议。

    就在爱人准备上班之际,我忽然想:何不每天跟着他上班,去他单位的图书馆、阅览室,借书、看书?这样至少可以减轻买书的经济负担,又能每天下楼走走,呼吸一下新鲜空气,生活有了节奏,总比成天价躺在床上看书、坐在电脑前遛网要有利于身心的健康。爱人欣然同意,找出借书证陪我前往。

    由于我找笔记本、抽钢笔水耗费了时间,他有个重要会议,走到图书馆门前,却没时间引荐我给图书管理员。他鼓励我说:你都认识的,自己进去吧!鼓足勇气,进去了,原来真都是一个家属院里的姐妹,很客气、很热情地接待我,用电脑帮助我检索需求的作品。我对姐妹们说:真羡慕你们的工作环境啊——环境优雅、清静,书多,借阅的人少,有充足的时间阅读自己喜爱的书籍!

    我越来越羡慕图书管理员这个职业了,曾多次向学校领导要求去图书馆看图书去,都没能如愿。我像热爱自己的讲台那样渴望着把自己淹没在图书室里。怕领导不允,甚至央求领导,可以兼一个班级的课,因为讲课也是一种精神享受

    徜徉在书的海洋,拿起这本,选中那本,爱不释手。凡是我能想到的名家名著,无论中外,应有尽有。这种说法,虽然有几分夸张,可见我面对浩瀚的书海时那份惊喜的心情。想到借书数量肯定是有限制的,捧着精心挑选出来的一摞书,不知道如何取舍。壮着胆子问可以借阅几本?管理员说按你老公的级别,一次可以借阅五本。

    我原以为只能一本一本地借阅,一下子能同时借到五本,高兴得要跳起来了。回数手中的书,是六本,只好忍痛割爱般地放回了那套世界短篇小说精选集(上下两册),换成了梁秋实的雅舍情剪。怀抱着周作人的故乡的野菜、沈从文的湘行、罗兰的雨也潇潇、韩少功的马桥词典,还是不想离开图书馆大楼,就去了杂志阅览室。

    这里的景象使人心寒,寥寥无几的文学杂志,还没有我自己的丰富。既然来了,就不能无获而归吧。我还是被一本当代小说吸引住了,一是故乡(山东济南)出的杂志,倍感亲切;二是,它的扉页和封底介绍的是博友王新军——甘肃青年作家,前几天在博客里看到他的上海首届作家研究生班学员速描,我惊喜他的创意,遗憾地告诉他:我也出去学习一回儿,咋就没想到观察同学且给他们画张像呢?追悔莫及!

    但是翻遍了这本杂志,除了扉页上的慢鸟先飞的故事外,却没有刊登王新军的作品。心想得给杂志社提一个建议,能不能在推出一个新青年作家的同时,刊发他(她)的代表作呢?这样,读者对其既有感性认识又有理性认识。详细地记下了编辑部的地址及电话。也有了投递稿件的愿望——亲不亲,故乡人,难忘故乡情!

    坐在宽敞明亮的阅览室里,翻看第一篇小说,是许仙(没有作者简介,疑是白蛇传里的官人)的走了,就死了一点点,就琢磨题目的含义,半天也没弄懂。于是只好阅读下去了,看怎么个走了,就死了,还一点点?

    我是个性子急,说话语速快,吃饭速度快的人,唯独阅读速度慢极了,恨不得把每一个字、每一个词、每一句话,咀嚼碎,细细品,然后再深深地烙印在脑海里。往往还“回读”这是快速阅读的大忌;更是读到精妙的语段要摘录在笔记本上,比如“有些话在他嘴里温过好几遍了,最后还是和着甜豆浆咽了下去人就是怪,你不认识她时,从来就没见过这个人;一旦有个好印象,就觉得她无时无刻不在你的视野之中”

    一篇小说才看了三分之一,就到了给儿子做饭的时间,我急忙给爱人打电话,想要他去食堂买现成的,谁知一个会议要开一下午,他始终没有接电话。这时下班铃响了,杂志是不能借回家读的。

    匆匆回家,做着饭菜,想着小说中的人物命运,急着要知道老蒋与老板娘会演绎出一个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故事,还是劳燕各自飞的凄美故事?虽然喜庆的结局会落入俗套,但是,我不希望是个悲剧,因为人间无奈而悲惨的故事太多了,我脆弱的神经承受不了。

    (三)看到菜板上的半个橙子,我心中倍感欣慰,因为那是儿子把家里的最后一个橙子一分为二,留给我们的。想起昨晚,我在电脑前读小说,儿子把一种点心拿给我说,妈妈,很好吃的,还有一块给爸爸送去。这是以前从没有又过的事情。

    吃晚饭的时候,表扬了儿子一番,知道关心体贴父母了。儿子翻阅我借来的图书,得知爸爸的借书证能一次借五本时,露出惊喜的神情,问有没有适合他阅读的书籍?当看到爸爸拿回来下午大会表彰的红红的奖金袋时,问获奖的比例是多少,当得知是十分之一时,更是为爸爸自豪。

    我还是埋怨了爱人——守着个大图书馆,害得我17年来自己买书读,而没能尽兴、尽情地读书。我说这个寒假得换个活法了,跟你去上班。白天在阅览室读书,晚上读借回来的书,周末逛街购买生活用品。他笑了,告诉我每天下午在图书馆一楼,还有教太极拳的,我可以参加,锻炼身体。

    儿子上晚自习去了,爱人去办公室加班。我坐在电脑前,听着音乐,敲打着寒假第一天度过的愉悦时光,想到寒假将要这样充实地度过,想到朋友们的关注与鼓励,感觉很温馨、很幸福。

    (07年1月17日)